.

贵州息烽县ldquo四个一rdqu

白癜风治疗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
息烽县“四个一”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一是选准特色品种,走活产业“一盘棋”。结合山地农业实际,因地制宜调优农业产业结构,聚焦“3+2”主攻方向,打造葡萄、吊瓜、刺梨三大主导产业,发展猕猴桃、李子两项优势产业,带动中药材、蔬菜、辣椒、柑橘等其他农业产业适量发展。依托畜禽产业发展基础,稳步推进发展肉鸡、生态鱼等养殖产业,不断培育壮大县域优势农业产业,带动群众稳步走上产业增收致富路。目前,全县累计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7.9万亩,带动农户2.84万户7.2万余人增收,覆盖贫困人口人。二是壮大龙头企业,闯出发展“一条路”。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在壮大产业规模、带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,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全县共培育引进省级龙头企业6家、市级龙头企业4家、县级龙头企业20家。如,引进贵州中康、贵州林宜居等猕猴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建成猕猴桃基地2万余亩,全国优质品牌“猕天大圣”猕猴桃出口销售至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家。年,实现猕猴桃产值万元,覆盖户贫困户,户均增收元。引进德康公司等肉鸡龙头企业4家,带动肉鸡养殖连续增长。年,肉鸡出栏万羽,产值6亿元,家庭养殖场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。三是创新联结模式,拧紧利益“一股绳”。积极探索完善联结方式,引导贫困户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产业发展,不断强化利益联结,提高产业扶贫能力。如,贵州中康农业建立“企业+帮扶单位+农户”发展模式,按照贫困户占总收益70%、土地入股农户占20%、村集体占10%的分配模式,实现了31户共90人贫困人口户户有增收门路和产业地的目标。石硐镇探索将亩集体产业股权收益提取20%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支出,80%按照“六权”模式向中坝、大洪两村群众进行二次分配,带动贫困户增收人。德康养殖公司以“六统一”模式,带动县户农户发展肉鸡产业养殖,实现余人就业。四是优化技术保障,搭好服务“一张网”。整合县内产业发展指导员、科技特派员等力量,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好、服务水平高、覆盖范围广的现代农技推广队伍。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,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,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,邀请省、市、县各级优秀农技人员及农技带头人深入课堂教室、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实操培训指导。全县现有基层农技人员人,围绕李子、猕猴桃、葡萄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20场次,累计培训农民人次,其中贫困户参训学员余人。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载体,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和周边农户等到基地观摩、培训10余次,培训指导农户人次。

来源:《贵州改革工作动态》年第56期

供稿:息烽县委改革办

微编:思齐

“贵州改革”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xgyy/2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