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近日一位妈妈,向我讲了他儿子上职高的事。
王强说:上了一年职高,明白了这就是一个大托儿所,误人子弟的学校。
王强在职高,上了8个月的课,第一年就以实习的名义,在南方电子厂打了三个月工。他十分迷茫,压抑,他觉得:“在学校里学不到他想学的所谓技术”。他说:“整日浑浑噩噩的在课堂上无所事事,老师也不怎么管,讲得马马虎虎,在工厂里打工还扣工资”,于是他决定辍学想去大城市打拼。
王强的行为选择,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“他看到了,上职高很无奈,没有什么用”,他觉得在那个地方,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。这已不是他一人这样的感觉,而是十个上职高的,9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。“中国的大多数职高学校,成了一个“高中阶段”的托儿所。”一直以来,都没有几个学生觉得满意。
“学不到东西,学生当然就辍学。”
而这中间,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学生的辍学率明显更高,也就意味着农村家庭上职高的孩子辍学率更高。为什么?因为农村的孩子穷,他觉得这里没意义,他也可能不想继续浪费家里的钱。他甚至会很迷茫,以后的人生道路。但这都不是他一个人的错。
造成辍学率升高的因素有四(1)学校办学条件落后(2)班级氛围不好(3)家庭经济贫困(4)学生自身行为习惯。但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,把孩子放在一个不好的环境,自然意味着自身行为习惯也很难较好。
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技术人才的紧张急缺。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但很高的辍学率,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“职高”学校的形象。当然,辍学率高的责任,一定更多的是来自教育的问题。没有哪个孩子愿意,什么都没学到,就流入社会。即使是职高,他一样想抓住这个机会,希望以后的人生道路,能稍微不是那么难一些。
谈谈上职高所学习的技术,真的能学好吗?一个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,需要劳动者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,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,一定是建立在至少具备高中知识的基础上。高中阶段学习到的知识,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涯中学到最重要,最有用的知识。王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,高中知识,犹如建楼之根基,没有稳定的根基,学任何技能都会轰塌。所以,职高真的能学好技术吗?知者自知。
对于中国而言,农村的教育永远是比较落后的,贫穷农村地区的高考录取率只有15%到20%。每淘汰掉5个中考生,就有近4个来自农村。农村的娃,在这个以金钱博弈优质教育的时代,他们的机会太少了。农村学生,极度渴望高中资源的增多,而面对农村学生对高中教育资源的渴求,国家的策略并非加强和扩大农村普通高中,而是在调整教育结构,把一半学生向职业教育分流。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教育策略?
在王老师看来,发展中职的方向固然是对的,但扩大中职教育的思路就是错的。完善中职的教育体系,加强中职的教学质量,加大农村地区的普高建设投入,才是实现教育最平衡的策略。若是用数据来看待这个问题,则应该是使得30%的中职起到加强作用,而70%的中考考生,都有上普高的机会。中考的字路口,中职与高中的最佳比例,应该在3:7,而非5:5。
职高是怎么招生的呢?各学校普遍把招生任务派给班主任或其它老师,成功招聘一个可以提成元不等,这就像一个隐形的巨大的销售公司,每个班主任都有出单的机会,成绩差的学生,都有跳进坑里的机会,不懂的家长都有帮助孩子进坑的可能。显然这是一种混乱的招生模式,而且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。
招生的混乱,课程体系的不完善,实习打工的混乱。这都是职高现在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王老师认为,国家现在更需要灵活的职业教育。“每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,去进行一些学习”,从某些角度上看,一些社会教育机构的专业技能培训,很大可能都比职高的技术培训,学到的东西更多。
有的家长也可能会说,职高也有好坏,每个孩子也有好坏。这不可否认,但任何问题,都是一个概率性事件,往大概率的方向看,往往会显得更加客观。
关于职高的学历问题,再次强调一下,社会上没有太多公司会认可一个“3+2”的大专学历,因为还有上千万拥有“全日制本科/大专学历”的考生,在社会工作上参与竞争,“3+2”可能都没机会。
还有一位职高的学生给我留言:大多数上职高的,就是初中毕业太小了,在家里无事生非净惹事,到一个混子集中营里面,养两三年,出来年纪就够了。这,应该是这位职高学生,真正的经历了,产生的感同身受的言语把。
下节分享:《孩子多分,不想上职高,有三条路可以上高中,参加高考。》,点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