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陪你酒话连篇的
大罗言酒
全文字数:字
阅读时间:3分钟
内江市(又名甜城)位于天府之国的东南部,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,东连重庆,西接成都,素有川南咽喉、巴蜀要塞之称。
至于内江之名的由来,有两种说法:
其一,内江因其县城所住地理位置的原因,在北周年间原名中江。当时人们把沱江北段称北江,南段称南江,而县城所驻扎的城市便称之为中江。后因古时取名不能跟皇帝同名,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叫杨忠,在看见地图时,发觉“中江县”,很是恼怒,为了避父讳,看见县城所居住的地理位置在江水环绕之内,改“中江”为内江,自此内江县成立;其二,因取内水(即沱江)为名,该市县位沱江西岸,江至此,曲流成弧,有如半岛,城居其内故名。
内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,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,境内的名胜古迹众多,隆昌石牌坊、资中文庙、武庙、顺河崖墓群、盐神庙、圣水寺等,另外,内江地区的美食同样让人目不暇接,垂涎欲滴。
黄老五花生酥
内江威远特产黄老五花生酥,因清代光绪年间发迹并流传于后世而得名。黄老五花生酥的制作工艺经过民间艺人一百余年的千锤百炼。具有甜、白、香、酥、脆的五大特色。花生酥色泽自然,香脆爽口,甜而不腻,酥而化渣。
油炸粑
内江民间流行的一种汉族小吃。其制法是将糯米泡软蒸熟再把糯米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,小团包进豆沙。豆沙以绿豆为主要原料。掺进食盐、花椒粉为佐料。然后将糯米团压成饼状,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。其特色是外酥内软,油而不腻,咀嚼有味,口齿生香。
豆腐包子
普通的“包子”都是用面皮包裹着各种肉馅儿、蔬菜馅儿等蒸了来吃,而“豆腐包子”却不太一样,它的特色之一在于它的做工相对于普通“包子”来说更为复杂;特色之二在于这道美食只有在本地才能吃得到,外面很少见到。
极品溢香鸡
极品溢香鸡选用内江当地农家饲养的童子鸡制作,经漂洗治净,加秘制调料入笼蒸熟,取出晾干后入油锅浸炸,吃食过程中配以生菜或椒盐沾碟,适合旅途佐餐、平时零食。品尝溢香鸡的时候那“喳、喳”的声音,留于齿间香鲜的感觉、味感无法形诸于言语!
资中兔子面
内江市资中县的著名特色小吃,该品又叫兔儿面。现在,除了资中周边地区有部分卖兔子面的店,其他地区已极为罕见,即使有都不地道。资中兔子面以骨头汤做的底,再配上各色特配的作料,有豆油,醋,花椒粉,熟油辣子,芝麻,姜汁,葱,蒜韭菜等等,几片菜叶衬托着劲道的细面条,上面再加上特制的兔子绍子,就形成了资中特有的兔子面。
内江牛肉面
内江牛肉面是四川省众多汉族特色面食之一,也是著名画家、美食家张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面食小吃之一,制作时对烧馅、用料、调味等诸多方面皆有严格的要求。此道小吃面条细滑、牛肉香、麻辣味浓,素有“巴蜀小吃之首”的美誉。
隆昌豆花饭
据说隆昌的豆花饭源自富顺豆花,基本上都是胆水点的,豆花烧在锅里不压,喜欢吃老的就盛下面的,喜欢吃嫩的就盛上面的。大部分人喜欢吃嫩的,那像豆腐脑一样的豆花一入口就化,别有一番滋味。
八卦鸳鸯酒
八卦鸳鸯酒始于隋唐,兴于宋,清乾隆后转入民间,在威远秘传。它是以牡蛎、桂圆、莲子等多味中药,采用道家传统浸酿工艺精酿而成。八卦鸳鸯酒口感清爽绵甜、柔香醇厚、天然红宝石色泽,有消除疲劳、调理胃、肠道系统、增强免疫能力、强健体能等特点。
最后,我们再来说一个关于内江大洲坝小洲坝的神话传说:七孔照大洲、江水日月流,高官任你做,一去永不回头!
相传,以前从大佛寺到东兴镇老码头,浮桥一直是靠河边走,现在的公路位置是悬崖峭壁,峭壁上有7个孔洞,洞里住了7对金鸭子!每天晚上都要下水到大洲坝游一圈!现在的人民公园是当时宰相赵大洲的后花园,有一个猎人把金鸭儿赶跑了,后来就有了这个传说!
*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