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ufang/240412/a1oelip.html封面新闻记者贾娇72岁的蔡义元,77岁的蔡果仁,80岁的蔡鉴铸,这三位年龄加起来超过岁的老人的缘分,要从6年前合力续修族谱说起。7月21日,封面新闻记者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档案馆见到了三位老人,新修好的《蔡氏族谱》共有9本,其中详细记载了家族来源、族人成就等内容,还专门用一页郑重说明资中蔡氏族人的家训。《蔡氏族谱》记载,元末明初,经过二十多年战乱后,明成祖朱元璋为了平衡全国各地人口,巩固统治,开展了一次明初大移民,在十五年时间内将百万以上的人口迁移到全国各地。蔡氏入川始祖蔡洪由是来到资中,此后数百年,蔡氏族人不忘祖训,以耕读传家。近日,由四川省纪委、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“天府好家规”征集活动正式启动,面向全省公开征集好家规及背后的故事。在资中县纪委监委相关同志带领下,封面新闻记者拜访蔡氏后人,了解蔡氏家族的故事。蔡果仁(左一)、蔡义元(左二)、蔡鉴铸(右一)修谱族人不谋而合数百个日夜只为这一件事6年前,决定重新为家族整理家史、编纂族谱时,蔡义元已过耳顺之年。“父亲还在世的时候,他就说他要回祖籍地孟塘镇狮子村去看下,清理下老谱。结果发现老谱大多被水淹虫蛀,保存得非常少,最终只找到一本保存完整的族谱。”蔡义元是蔡氏家族到资中后的第14代人,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家族出一份力,便下定决心续修族谱。这一想法与蔡果仁、蔡鉴铸一拍即合,也得到了不少蔡氏族人的响应。年元月,修谱小组正式成立,蔡义元多了一重身份——蔡氏修谱小组的组长,带领组员踏上了漫漫修谱路。“有一群不计个人报酬,无私奉献,有能力、有水平,热爱宗亲,致力于宗族修谱工作的志士仁人共同参与,整个过程都还很顺利。”回忆起修谱的过程,蔡义元语气云淡风轻。“修谱工作义元是主力,不要小瞧他的工作强度。”坐在一旁的蔡鉴铸忍不住插嘴说,在修谱之前,要去族人中寻得老谱多方比对,再将收集的资料全部汇总录入电脑,老谱上全是文言文,生僻字很多,还没有句号逗号,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整理。蔡义元微微一笑,抿了抿唇:“用了两台电脑,花了半年时间,好在这件事做成了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续修族谱时,蔡氏修谱小组不仅遵循古训,还与时俱进,打破了“女性不能入族谱”的老旧传统,倡导男女平等。最后,他们将整理后的族谱打印成册,现已为宗亲发行多套。蔡氏族谱创新顺应时代变化将族谱“搬”上互联网“修谱小组不仅打印了纸质族谱,现在还创建了网络族谱,宗亲们的凝聚力更强了。”循声望去,坐在对面的蔡果仁穿着白色衬衣,虽头发花白,却依然精神矍铄。说着他拿起手边的智能手机,打开一款手机软件,手指翻飞。封面新闻记者看到,这个网络族谱已录有成员1万4千多人,用户只要输入自己或亲属的姓名,其家族源流和代际关系,一目了然。收录在网络族谱中的资中蔡氏先祖,有儿时不入市井,日依村塾听讲读的维藩公;有洁身自好,甘当里长头人也不当“不无好处,但恐坏心眼”之官的瑀公;有知耻而后勇,从少不喜书,受妇翁礼意甚疏之耻,奋而攻读位列增生,继而学陶猗之术富甲一方的泽侣公;有道光时期经修资中文庙的泽棠公……蔡果仁是蔡氏家族到资中后的第15代人,对互联网的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tx/7317.html